.jpg)
外汇市场不同于赌场。
外汇的/涨涨跌跌/不是赌博的概率问题。
在使用马 丁格尔策略时,当 投资者最害怕入市的时候,市场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。
根据马丁格尔的理论,由于未来的压力会比较大,所以后期很有可能将账户中的资金全部亏损。
所以可以看出,马丁格尔理论最怕/连续趋势/行情,但它最适合/连续趋势/行情。
对于想使用 这一策略的外汇 交易员来说,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初始仓位,并根据资金量增加倍数。
如果初始仓位过高,就会造成每次翻倍的投入过大,可能无法坚持到价格 波动 下跌,增加倍数也会造成同样的问题。
另外,还要考虑 加仓的距离。
比如说,如果汇率下跌15个点,就加仓,或者加仓20个点。
对此,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喜好和习惯,很难说哪种方法更好。
以上是假设货币汇率是向下波动的。
可以看到,一开始的货币汇率是1.3500。
此时,投资者进场买入 1手,在 20点增加距离。
在 汇价下跌20点至1. 3480后,投资者继续加仓1手,平均买入成本降至1.3490。
换句话说,虽然 币价跌了20点,但只要再涨10点,投资就不会亏。
继续交易,币价跌至1.3420,累计跌幅达80点。
不过,由于在低位连续加仓,平均成本已经持平。
只要汇价上涨19点至1.3439,就可以挽回损失。
上图更多的是为了直观的展示。
可能有人会想,汇率能不能涨到这个水平,但正如前面所说,这个策略的最佳使用场景是在波动的市场中。
在这种市场中,一个货币下跌80点,然后上涨19点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我们将始终根据 技术 指标或其他 信息对市场 做出 判断。
但是,无论基于什么依据,这些判断都不能用来指导价格走势,而是可以帮助我们管理交易 计划。
当价格行动证实您的判断时,您应该使用交易计划来完善您的判断。
当价格行动否定您的判断时,您应该调整或退出交易计划。
因此,您真正需要优化的不是指标,而是对指标提供给您的信息的及时合理的响应。
Guppy提出的这种认知转变只 限于趋势线,而我认为它可以完全扩展到对所有 趋势指标的理解,包括SMA,MACD,布林带等,甚至可以延续到所有技术指标,所有 分析判断。
这与此前的格局正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在2020年下半年大部分时间内,布伦特 原油与迪拜原油的 价差都可忽略不计,后者价格还曾间或出现倒挂走高的 局面。
于是,在 中东原油相对价格下行的背景下,亚洲买家 也就 不用再舍近求远,购买来自 大西洋盆地和 西非的原油。
而之前 苏伊士运河中断的局面更是强化了这一状况。
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受阻后,中东原油运往欧洲的成本上升,而大西洋地区和西非输往亚洲市场的原油亦然,这也是拉开两者价差的关键因素所在。
美联储可能会在8月这一重磅年会上释放 缩债信号 有分析指出,美联储可能会在2021年下半年发出缩减量化宽松的信号,此举可能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。
瑞士信贷(10.41,-0.10,-0.95%)(CreditSuisse)表示,这一信号最有可能出现在8月份标志性的杰克逊霍尔(JacksonHole)央行年会上,美联储将在2022年认真开始缩减购债规模。
瑞士信贷澳大利亚策略师DamienBoey表示: “我们认为,美联储关于‘ 通胀压力暂时论’和‘ 通胀预期无法锚定’的观点再无法令人信服。
” 根据美联储的说法,要等到就业和通胀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它才会缩减量化宽松。
但近几个月以来,美联储的口风出现变化,开始跟其他几个央行一样,变得没那么鸽派了,这种转变对投资者而言很重要。
博伊表示: “如果美联储不‘掌控’缩债进度,债券市场收益率可能会因此上升,更高的通胀风险会反映在价格上。
美联储应当坚持自己的调控,而非让市场来决定。
” 另外,在通胀的判断方面,美联储的说法也不是很令人信服。
博伊指出,尽管美联储第三季度的共同通胀预期 指数(CommonInflationExpectatioindex)与美联储目前的说法相符,即通胀压力是暂时的,通胀预期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。
但实时“代理”数据显示,CIE指数已 飙升至2.15%,是美联储1999年开始编制该指数以来的最高点。
上周,澳大利亚 股市从创纪录高位回落,创下3个月来最大的3日跌幅。
此前,随着大宗商品价格、 美国CPI数据以及通胀预期飙升,澳大利亚股市出现更大跌幅。
尽管美国PPI数据强劲,但这并没有给予美股足够支撑。
标普500波动率指数(VIX)一度从18飙升至29,之后才回落至19。
美联储官员的安抚性言论以及美国零售销售和消费者信心数据疲软,缓解了股市的不安情绪。
股市的这波波动,让人们忽略了美联储CIE指数中基于消费者调查的通胀预期指标的飙升。
瑞士信贷(CreditSuisse)警告称,费城联储(PhiladelphiaFed)发布的《专业预测者调查报告》上调通胀预期、消费者通胀预期以及近期美国盈亏平衡债券收益率飙升,似乎“没有受到美联储的关注”。
瑞信表示: “美国的货币政策正在脱离客观数据和政策规则的领域,公开进入主观性和政治性的领域。
” 美联储对“提高通(128.91,-0.89,-0.69%)胀”的反应出现矛盾和含糊,即“从鸽派的角度解释得很好,但从鹰派的角度看似乎含糊不清。
”博伊表示: “具体而言,目前尚不清楚什么因素会引发缩债。
官员们似乎在不断寻找新的理由,以避免采取用更强硬的语调表达。
但官员和投资者们也知道,当通胀预期真正失控时,美联储将被逼到角落,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通胀风险。
”
0 Comments